海南临高岬角处有一个古老渔村,村外没有码头,180艘玻璃钢小渔船就停靠在浅滩上,一头由泊船的锚绳远远栓着,锚绳的另一头则绑着小铁杆上钉入沙滩。这个横跨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渔村,或许是渔获丰饶,又或许没有良港泊靠,渔民捕鱼就几乎只在近岸,他们的渔船也契合着浅滩的尺寸,排水量最大的有4吨,更多的只是1-2吨,没有遮阳挡雨的顶棚,船头有个简易版的卷扬机(拉网、起锚的绞车)。
停泊在昌拱村海面上的小渔船丨图片来源@智渔
小小的渔船最远只能开到两海里外,大部分渔民都是独自一人驾船出海。估摸着渔船的到岸时间,家里的女人便会来到浅滩帮忙拉鱼上岸、拣鱼,其余的时间,更多是负责补网、卖鱼,在家做饭。
昌拱村渔民也靠着“流水”捕鱼,但又不全靠“流水”捕鱼。他们的网具有很多,出海都带上几种网具,根据潮水的大小、水位的深浅、流水的不同,实时切换定置网、流刺网、手钓绳等捕鱼方式。勤劳的渔民一天会出海三四趟,勤劳的女人大中午也在补网。
一个女人在修补定置网丨图片来源@智渔
昌拱村的传统渔获跟琼州海峡沿岸其他渔业社区差不多,有鱿鱼、黄姑鱼、雀尾鱼、梭子蟹、小海虾、青衣、鲷鱼、银鲳、石斑鱼等,多是些南海北部常见的鱼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也盛产大黄鱼,不过这些年可以说是几乎绝了迹;两年前倒是有渔民钓上来过一条3斤多的,卖了将近一万块钱,他说起这个经历的时候,简直石破天惊。
老王的渔船是跟堂兄弟家集资购置的,平时也会跟兄弟一起出海捕鱼,东边海域是老王放定置网的位置。恰逢到了收鱼的日子,我们有幸坐上了老王的渔船,跟他一起出海收鱼。
这次的收成还算不错,一口气收完八张网后,老王共抓到了两百多斤的渔获,大多数是雀尾鱼。这些鱼收入他会和同船的兄弟分配。碰到好流水好季节,收成固然不错,但现在能抓到的大鱼没有以往多了,而这片海域的定置网反而比以前多了许多,老王也多少有些担心这样下去会网不到鱼。
每当北部湾起点风,海峡涌起浪,传统的昌拱村渔民都不会出海。现在的昌拱村渔民也很传统,但随着渔业资源逐渐枯竭,他们不得不增加捕鱼的时间。
“现在两米的浪也要出海,一次挣100块也是100块啊”,几个渔民都这样说道。
他们捕到的鱼越来越少了,有时候连撒两次网,一条鱼都不上网。从前根本看不上眼的臭肚鱼(体型小、刺有毒、肉稍苦),现在还要一条一条钓上钩。出海半天,回来踩着浪,三只手指大的臭肚鱼还装不满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