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止境和渔村的乡愁,哪个才是临高角心仪的故事?
边城边上的昌拱村,是横跨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古老渔村,渔民灰黄的蚊帐外,伫立着二十六层的大楼。留不住人的渔村与匆匆过客,大概有因与果的关系,大概又没有因与果的关系。
他们不上梁山,他们去南海,然后成了神!
“祭兄弟公出海仪式”是琼海渔民沿袭千年的祭祀习俗,所祭的一八零八公并非源于神话传说,而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海南渔民。
一群喝仙人掌汤的渔人
三亚湾海的中心有一座小岛,小岛的白沙海滩仿佛就是世界的尽头,岛上的仙人掌大抵就是天涯海角的滋味。
陵水新村港——渔排上的疍家小屋
新村渔港的疍家渔排不知从多久以前就在这里,小有规模的海上城市似乎正在失去它的居民
他们上得了船,下得了田,还能搞搞小养殖
这个渔村在种田?在“靠海吃海”变得困难的当下,传统渔业社区的转变,是社群文化和经济模式被边缘化的警告,还是产业转型的希望呢?
繁忙的新盈渔港,步步退缩的小渔船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城市,一边是来势汹汹的大型渔船,再加上资源衰退和人口外流两大重压,家庭生计型渔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不刮鱼鳞不去肚,海上吃鱼鲜着来
现钓现杀现下锅的鱼,是船员大哥再平常不过的工作餐。吹着海风坐在摇晃的渔船上,有幸来了一次渔民生活的“快闪”。
良哥的小屋与烂船板
大良的小屋有海南的火山啤酒;有秘制的海鲜菜肴和干货;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烂船板。小屋内外都是故事,小渔村也有大情怀。
昌拱村:坐困围城还是与城同兴?
坐拥丰富渔业资源的昌拱村与身后的现代楼盘不过一墙之隔,但它就像村中的西海滩,海浪来来去去,谁的足迹也不愿留下。转型的成功案例似乎就在眼前,但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东水港,一个千年港口的迟暮与新变
迟暮之年的千年港湾承载着渔民“无鱼”的愁思,也见证着渔港文化永不败落的丰碑。如今,东水港已开始探索新时代的渔村之路。
乌场渔港:一湾双港,自成一统
扩建后的乌场港,一条水泥防护堤直通大海,把港湾分成左右双港。在家家捕鱼为业的乌场,这里的渔港完备从加工到交易的各项设施,仿佛一个巨型流水线。
让渔回家,回谁的家
2020年1月4日,海南省规划展览馆隆重推出《让渔回家》影像展,这是智渔联合海南水印天视觉传媒有限公司开展的海南渔业文化搜整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开展第一天,主创团队和媒体人跟公众面对面,聊了聊他们眼中的渔业、渔村、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