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鲎”,你会想到什么?从奥陶纪穿越而来的海洋“活化石”?对现代医疗作出大贡献的蓝血动物?相濡以沫的“夫妻鱼”?

在海南澄迈东水港的村子里,“鲎”被悬挂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是镇宅辟邪的祥物,是人向天神祈求庇护的一道神符。为什么鲎能司掌起镇宅辟邪的职能?是因为模样怪陋有震慑之用,还是它长如尖矛的尖尾刺有股不凡的肃杀之气?也有村人说是因为鲎外形和味道比较特殊,“这样那些小鬼啊、脏东西啊闻到这个味道就不会进家门了”,相当于鲎的特殊味道能挡掉“脏东西”(不祥之物)。

总之,何婆家门上的这只鲎有些年头了,她的思绪拨开回忆的迷障,兀自念道:“五十三年,已经五十三年了。”当年这只不幸搁浅的鲎在沙滩上被暴晒到只剩个壳,她的丈夫何叔视若珍宝地捡了回来,从此就挂在这门头上,再没取下来过。

https://rangyuhuijia.oss-cn-shenzhen.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200828/1598603697.jpg

短短五十三年于鲎4亿多年的家族史来说不过一瞬,却让何婆从新妇到白头,经历了人生种种起落。她的丈夫,村里最好的捕鱼者,在挂上这只鲎不久,就在一次出海中丧生。那天,台风就要来临。渔民中一直都有“抢风头、赶风尾”的说法,台风临来之际和刚过之时都是鱼获颇丰的时候,但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刻,一直都只是技艺最高、经验最丰富的渔民的“勇敢者游戏”。何叔好胆气,乘浪去讨,去博,但何婆却再也没有把他等回来。

何婆没有也不能消沉太久。为了养活两个儿子,只过了半个月,何婆就开始代替何叔出海。她也不去很远的海域,就是在附近撒流刺网捕鱼。何婆捕鱼,从来都是“抓大放小”,网兜里的幼鱼,她都是一尾尾捡出,再送回海里。同行的渔民见了,笑她傻,但何婆总是笑着说:“不捕子孙鱼,子孙才有鱼。”再后来,和何婆一起出海的村民,也都像何婆一样这么做了。何婆每次捕鱼回来,都会取下门上的鲎壳轻轻揩上几下,也许是在和逝去的何叔对话,也许在感谢鲎积年累月的庇佑。

十年转瞬过去了,何婆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阿德外出打工,小儿子阿诚选择留在了村里,替何婆担起养家的重任。自此,何婆留在家里的时间多了不少,大都在陪伴孙子小华。为孙子做饭、织衣,儿子捕鱼的渔获量也不算少,支撑一个家庭的生活也不算太紧张。但何婆也一直坚持亲手为家人做衣服,眼神不太好了,便就着光慢慢地缝制。衣襟袖口,每一寸针脚里都伫留着一段时光。

日子这样过下去,孙子小华也考上了大学,还是镇上的状元。 村人们纷纷前来道喜,何婆站在屋里,慈祥又骄傲地笑着,应着街坊邻居的夸赞。如果说命运也曾给何婆设阻,也曾忘了眷顾她,那么现在,这些苦难咀嚼之后,已经到了回甘的时候。

每年八月十七日,是除了妈祖诞辰外,渔村的另一重大庆典——爱心助学协会奖学金发放晚会。村里的学子按成绩和家境被授予不同的奖学金,而奖金都来自村民自发的募集。

https://rangyuhuijia.oss-cn-shenzhen.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200828/1598594953.jpg

很多村民终其一生都留在村里,撒网,收网,撒网,收网,毕生和时而慈悲时而暴虐的海浪交手,用古老而重复的作业,把这些后辈送往崭新天地,让他们去探索自己未曾见过的世界,盼望他们学有所成之后,能再回来渔村,为家乡做些什么。

听说鲎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了,何婆把门上那只取了下来。

她凝视着,抚摸着它凸起的背脊,笑眯眯的,眼角的笑纹掖着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却什么也没说。几十载光阴过去,这村子似乎什么都没变,又似乎什么都在悄悄生变,你看,现在就连这每家挂一只的镇宅辟邪的鲎,也成了罕有的濒危动物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
评论 0条